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08日
来源:Molecular Cancer
文章内容
癌症纳米医学利用纳米技术递送核酸、蛋白质和小分子药物至肿瘤组织。随着COVID-19 mRNA疫苗的成功,工程化纳米医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关注度激增。然而,传统纳米颗粒(如脂质体、金属纳米颗粒)面临靶向性不足、免疫原性和脱靶毒性等挑战。外泌体作为内源性细胞外囊泡(EVs),凭借低毒性、天然靶向性和高生物相容性,成为下一代药物递送平台的热门候选。
外泌体在免疫原性、靶向能力和载药特性上显著优于传统纳米颗粒:
外泌体经静脉注射后主要富集于肝、脾和肿瘤组织。临床试验中,树突细胞来源的外泌体(Dexosomes)负载肿瘤抗原(如MAG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诱导NK细胞活化;间充质干细胞(MSC)外泌体递送KRASG12D
siRNA,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中显示良好耐受性。
尽管外泌体在临床前模型中表现优异,规模化生产、载药标准化和靶向优化仍是关键瓶颈。未来需结合个性化医疗策略,如基于肿瘤分子特征选择外泌体来源和载药方法,以加速临床转化。
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