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大脑不同区域存在果糖代谢的证据 。通过 RNA 原位杂交技术对小鼠大脑的研究表明,小脑、海马体和大脑皮层等区域均有果糖酵解相关酶的表达 。但各区域的基因表达谱存在差异,如小脑的 Purkinje 细胞层中 Khk、Aldoc、Slc2a5 和 Slc2a9 表达丰富,而分子层和颗粒层则无;大脑皮层除 I 层外,其他层均表达这些基因;海马体中 Khk、Aldoc 和 Slc2a9 高表达,但似乎缺乏 Slc2a5 。此外,小鼠大脑中 KHK 和醛缩酶的酶活性高于肝脏,表明 CNS 中存在相当程度的果糖代谢 。不过,这些研究无法确定细胞特异性的表达和活性。
相比之下,近期研究明确了小胶质细胞能够大量且特异性地表达多种与果糖代谢相关的酶 。在人类和小鼠中,虽然存在物种特异性差异,但小胶质细胞均具备果糖代谢能力 。例如,KHK 在小鼠小胶质细胞中高表达,而在人类小胶质细胞中与其他脑细胞类型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Aldoa 在小鼠小胶质细胞和其他脑细胞类型中均丰富,而在人类小胶质细胞中含量较低;ALDOB/Aldob 在人类和小鼠小胶质细胞中含量极低;ALDOC/Aldoc 在人类和小鼠小胶质细胞中均低表达,且更特异性地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 。此外,SORD 在小鼠小胶质细胞中高度特异性表达,而在人类小胶质细胞中与其他脑细胞相比表达较低 。AR 在人类和小鼠中的表达较为复杂,存在多种异构体,人类主要表达 AKR1B1,在小胶质细胞中含量较高,小鼠的 Akr1b3 与之表达模式相似 。这些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在果糖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且其代谢能力与 AD 中微胶质细胞的功能障碍可能存在关联。
针对果糖摄取和分解以预防小胶质细胞功能障碍
小胶质细胞中果糖相关蛋白的独特表达模式使其成为改善 AD 进展中微胶质细胞代谢重编程的潜在治疗靶点 。KHK 在果糖分解中起关键作用,在周围组织中,抑制或敲除 KHK 对遗传性果糖不耐受具有治疗潜力 。在大脑中,敲除糖尿病小鼠的 KHK 可减轻微胶质细胞的线粒体和氧化应激,恢复正常认知功能 。然而,由于 KHK 在细胞内广泛表达,可能不是理想的治疗靶点。
相比之下,GLUT5 特异性表达于小胶质细胞,且为跨膜蛋白,在多种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脑 HSV-1 感染和 AD)中表达上调 ,抑制 GLUT5 介导的果糖转运可能具有广泛的治疗潜力 。不过,GLUT5 的表达在不同模型和实验条件下存在差异 。在 5xFAD 小鼠中,部分小胶质细胞亚群中 Slc2a5 表达增加,而在其他亚群中则下调;在人类晚发型 AD(LOAD)样本中,免疫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特征性基因(包括 SLC2A5)表达上调,但在促进 tau 积累而非 Aβ 积累的 AD 模型中,Slc2a5 表达下降 。此外,GLUT5 的表达还存在性别和年龄依赖性,女性微胶质细胞中 GLUT5 表达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 ApoE 与 GLUT5 在微胶质细胞代谢重编程中存在相互作用 。
目前,针对 GLUT5 的药物研究正在兴起 。在癌症、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等外周疾病中,已发现 GLUT5 可调节代谢,且针对 GLUT5 的抑制剂(如 N-[4-(甲基磺酰基)-2 - 硝基苯基]-1,3 - 苯并二氧杂环戊烯 - 5 - 胺(MSNBA))已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 AD 研究中,体外和体内实验表明,抑制 GLUT5 可挽救高果糖暴露导致的微胶质细胞代谢重编程和吞噬功能障碍 。然而,要将 GLUT5 作为 AD 的治疗靶点,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除了 GLUT5,AR 作为内源性果糖生成的关键酶,也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研究发现,AR 抑制剂可减轻 LPS 诱导的炎症反应,恢复微胶质细胞的迁移能力 。在多种细胞模型(如 RAW264.7 小鼠巨噬细胞、分离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视网膜微胶质细胞)中,抑制 AR 均能减弱促炎细胞因子的增加 。此外,AR 抑制还可减轻 Aβ 诱导的微胶质细胞炎症信号 。这些研究为 AR 在调节微胶质细胞炎症极化中的作用提供了证据,表明其在 AD 治疗中具有潜在价值。
在饮食干预方面,现有研究表明降低饮食中的果糖摄入可能对 AD 治疗有益 。临床研究发现,高果糖摄入与 AD 风险增加相关,而小鼠实验显示高果糖饮食会导致海马体神经退行性变和神经胶质增生 。去除饮食中的果糖可减轻短期果糖喂养带来的有害影响,如减轻神经炎症 。此外,一些膳食补充剂(如肉桂、脱咖啡因绿咖啡豆提取物)与药物(如吡格列酮)联合使用,可能对 AD 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些研究表明,综合饮食干预和药物治疗可能为 AD 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结论
本综述强调了果糖代谢在驱动 AD 中微胶质细胞代谢重编程的重要性 。微胶质细胞代谢的异质性使其能够快速切换代谢底物和 ATP 生成途径 。在疾病状态下,微胶质细胞从 OXPHOS 向糖酵解转变,这一过程可能由果糖在微胶质细胞中的分解驱动 。目前的研究表明,针对果糖代谢途径中的酶和转运蛋白进行干预可能对 AD 治疗有益,但果糖代谢、微胶质细胞代谢与 AD 之间的关系仍不完全清楚,该领域缺乏对 CNS 中区域和细胞特异性果糖摄取和分解的基础研究 。尽管如此,现有研究的初步结果为 AD 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潜在靶点,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关键问题,推动 AD 治疗的发展。例如,确定微胶质细胞代谢的具体调节因子,比较大脑和外周组织中果糖摄取和分解途径的差异,明确饮食和内源性果糖代谢与 AD 进展的关系,以及寻找更合适的研究果糖代谢在 AD 中作用的模型等 。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 AD 的发病机制,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