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4年02月04日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文章内容
2024年2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刘兴华研究员的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上发表题为“Distress tolerance as a mediator of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Evidence from two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的论文。该研究发现,不管在情绪困扰还是情绪障碍人群中,痛苦容纳度的变化都在MIED干预对焦虑抑郁困扰的作用中起到中介作用,且痛苦容纳度的变化先于抑郁困扰的变化。
痛苦耐受度是情绪障碍的一个重要的跨诊断因素,即与焦虑抑郁困扰是高度相关的。在去年,本实验室发表的“Distress tolerance as a mechanism of mindfulness for depression and anxiety: Cross-sectional and diary evidence”发现在个体间和个体内水平,痛苦容纳度都在正念和焦虑抑郁困扰间起到了中介作用。但目前为止,还未有随机对照研究探究痛苦容纳度是否在正念干预缓解焦虑抑郁困扰中起到中介作用。
根据Kazdin(2007)提出的机制成立准则,我们需要用随机对照研究,结合对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多时间点测量,才能检验痛苦容纳度是否符合实验操纵、强相关和时间优先准则。研究一招募了347名情绪困扰个体,其被随机分到MIED组(N = 174)和等待对照组(N = 173),在干预前、第三周、第五周和干预后测量了正念、痛苦容纳度和焦虑抑郁困扰。研究二招募了170名情绪障碍患者,其被随机分到MIED组(N = 86)和照常治疗组(N = 84),在干预前、干预期间每周和干预后测量了相同的变量。结果发现,在两项研究中,线性混合模型结果均表明相对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各变量都有显著改善。平行过程潜增长曲线模型结果表明,痛苦容纳度的变化中介了MIED对焦虑抑郁困扰变化的作用。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结果表明,痛苦容纳度的变化先于抑郁困扰,但没有发现其先于焦虑困扰。因此,痛苦容纳度是基于正念的干预(本研究为MIED)的重要机制,特别是对于抑郁困扰而言。增加痛苦容纳度的干预剂量或许有助于提高MIED的干预效果。
MIED的第二条核心策略为调适痛苦容纳度,本研究也为该策略提供了实证依据。在MIED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正念练习、各种暴露任务(内感暴露、想象暴露和挑战性任务)来帮助参与者提高对痛苦的容纳力,我们有机会发现不愉悦的情绪感受会来也会走,这将有助于最终焦虑抑郁困扰的缓解。
正念实验室在读博士生李燕娟为本研究的第一作者,刘兴华研究员为本文的通讯作者。贺梦瑶、王珍珍和Stefan G. Hofmann教授也为本文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Project No. 31971016和No. 32371138)和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六医院;No. NCRC2021M01)面上项目基金资助完成。
感谢两项研究的参与者,感谢卡尔其卡、路曼、陈游和辛梓彤等人参与了研究二的临床评估和数据收集工作。
Li, Y., He, M., Wang, Z., Hofmann, S. G., & Liu, X. (2024). Distress tolerance as a mediator of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 fo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Evidence from two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 24(2), 100445. https://doi.org/10.1016/j.ijchp.2024.100445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97260024000103?via%3Dihub
2024-02-03
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