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 c-Fos 染色,研究人员发现雄性小鼠在社交互动时,多巴胺(DA)神经元及其下游的中脑视前区(mPOA)的神经活动发生变化,这一区域与防御、交配和父性行为有关。雌性小鼠则是 DA 神经元和大脑奖励中心伏隔核(NAc)出现活动变化。通过钙信号光纤记录实时监测 VTADA神经活动发现,小鼠与雌性互动时 DA 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在 TMT 条件下,与雄性社交互动时 DA 神经元兴奋性显著提高。而且,刺激 VTADA神经元能够改变社交偏好,说明 VTADA系统可能是社交偏好的决策中心。
多巴胺系统作用探究
通过病毒追踪和双色钙信号记录,研究人员发现雄性小鼠在同性互动时激活 VTA-mPOA 防御回路的 DA 神经元,异性互动时激活 VTA-NAc 奖励通路的 DA 神经元,而雌性小鼠中未观察到 VTA-mPOA 回路的这种相关性。化学遗传学激活 VTADA-mPOA 回路会增强雄性偏好,抑制则会逆转压力诱导的雄性对同性行为的偏好。相反,激活 VTADA-NAc 奖励通路会逆转雄性面临挑战时的偏好,抑制则会抑制雄性对雌性的偏好。光遗传学刺激 VTADA-NAc 投射发现,相位性放电增强雌性小鼠对雌性的偏好,持续性放电则使偏好从雌性转向雄性。同时,相位性放电样光遗传学触发快速、高浓度 DA 释放,激活 1 型 DA 受体(D1R)神经元,促进雌性社交偏好;持续性放电样激发诱导持续低浓度 DA 释放,增强 2 型 DA 受体(D2R)神经元抑制,促进雄性社交偏好。这表明 VTADA-NAc 和 VTADA-mPOA 通路之间的平衡决定了雄性小鼠的社交偏好,而雌性小鼠的性别选择受 VTA-NAc 放电模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