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妊娠丢失中的序列多样性研究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2日

  来源:Nature

  文章内容   

早期妊娠丢失中的序列多样性研究

妊娠是一个充满奥秘且脆弱的过程,早期妊娠丢失(early pregnancy loss)如同生命初始的 “隐形杀手”,默默吞噬着无数孕育的希望。据统计,约 1/4 的妊娠以丢失告终,其中约半数与染色体非整倍体(如三体、单体)或三倍体相关,但对于染色体正常的整倍体(euploid)妊娠丢失,其遗传病因长期笼罩在迷雾之中。传统研究受限于胎儿样本获取困难和母体细胞污染等问题,难以深入解析早期妊娠中胎儿基因组的序列多样性,尤其是小序列变异(small sequence variants, SSVs)和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 variants, CNVs)的作用尚不明确。因此,揭示早期妊娠丢失的遗传机制,不仅是解开生命早期发育调控谜题的关键,更是为临床诊断和生育健康提供科学依据的迫切需求。

为攻克这一难题,来自冰岛 deCODE genetics/Amgen、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基因组研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杂志上,通过对 467 个妊娠丢失 trio(包含 1007 份胎儿样本和 934 份父母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结合精细的遗传分析,系统刻画了早期妊娠丢失中的序列多样性,为理解妊娠丢失的遗传基础开辟了新视野。

研究采用的关键技术方法包括:

  1. 全基因组测序与数据分析:对胎儿和父母样本进行平均 36.5× 深度的 WGS,检测染色体异常、CNVs 和从头突变(de novo mutations, DNMs)。
  2. 亲子基因型分析:通过父母基因组数据推断染色体异常的亲本和减数分裂起源,评估同源染色体上的 DNMs。
  3. 污染与倍性鉴定:利用父系分数(paternal fraction)评估母体污染,通过亲属系数(kinship coefficient)识别三倍体。
  4. 致病变异注释: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标准,鉴定致病 SSVs 和 pLoF(predicted loss of function)变异。

主要研究结果
1. 妊娠丢失中的染色体异常与三倍体
  • 非整倍体分布:在 44.1% 的丢失病例中检测到非整倍体,其中 X 单体(9.9%)和 16 三体(9.2%)最为常见,与既往研究一致。全基因组测序还发现 19 个大于 200kb 的新生 CNVs,部分涉及染色体易位,提示结构变异在妊娠丢失中的作用。
  • 三倍体特征:6.4% 的病例为三倍体,母源三倍体多与减数分裂 II 错误相关,父源三倍体则可能由双精子受精(dispermy)导致。通过同源 - 姐妹信息等位基因(HS alleles)分析,证实三倍体基因组中存在频繁的减数分裂重组交叉。

2. 减数分裂重组与突变特征
  • 重组热点关联:父源和母源三倍体中分别有 27.2% 和 32.3% 的交叉发生在重组热点区域,虽低于成人重组图谱中的比例,但支持交叉事件的真实性。染色体 21 和 22 在三体中交叉缺失率较高,可能与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停滞期间交叉形成不足有关。
  • 突变时间与来源:通过等位平衡(allelic balance, AB)分析,发现 6.6% 的母源 DNMs 发生在卵母细胞姐妹染色单体形成之前(pre-sister mutations)。父源 DNMs 在三倍体中占比更高(85.9%),符合父源突变随精子发生积累的特点。绒毛样本中检测到较高的体细胞突变,且富集 COSMIC 突变特征 18(以 C>A 突变为主),提示滋养层谱系的突变积累。

3. 致病序列变异与妊娠丢失
  • SSVs 富集:妊娠丢失病例中致病 SSVs 频率是成人对照组的 3 倍,其中 12 例出现在整倍体胎儿中。例如,DHCR7 基因纯合 pLoF 变异与 Smith-Lemli-Opitz 综合征相关,在成人中预期 0.022 例纯合子,本研究中观察到 1 例,印证其致死性。
  • 基因约束分析:整倍体丢失中 pLoF DNMs 在高约束基因(pLI≥0.9)中富集,如 DDX5、ZMYM4 和 HECTD1,这些基因在胎儿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对早期发育的重要性。

研究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通过大规模基因组分析,首次系统揭示了早期妊娠丢失中的复杂遗传机制:约 55% 的丢失可归因于染色体异常、三倍体、致病 SSVs 或 CNVs,其中致病 SSVs 导致约 1/136 的妊娠丢失。研究还发现减数分裂重组异常、生殖细胞突变时间异质性及滋养层突变积累等关键现象,为理解胚胎发育的遗传选择提供了直接证据。

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整倍体妊娠丢失遗传病因的研究空白,还为临床开展植入前基因检测(PGT)、复发性流产病因诊断及生育力评估提供了新靶点。例如,对携带 DHCR7 或 CPLANE1 变异的夫妇,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降低复发风险。此外,研究强调了早期胚胎基因组的高度异质性和动态突变过程,为探索人类早期发育调控网络及优化辅助生殖技术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解析多基因效应和表观遗传因素在妊娠丢失中的作用,推动精准生殖医学的发展,为降低妊娠丢失率、改善生育健康结局奠定基础。

 

  交流讨论   

 

相关视频 猜你喜欢

生物通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所有页面内容、图片和设计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
Copyright © 2000-2020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栏目业务联系电话:广州 020-8751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