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04日
来源:Cellular & Molecular Biology Letters
文章内容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第六大高发恶性肿瘤,其高死亡率与缺乏有效治疗靶点密切相关。尽管近年来靶向治疗取得进展,但70%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亟需揭示新的分子机制。蛋白质泛素化修饰作为关键翻译后修饰(PTM),通过E1-E2-E3酶级联反应调控底物降解,而去泛素化酶(DUB)可逆转这一过程。USP13作为DUB家族成员,在多种癌症中呈现"双刃剑"作用,但其在HCC中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团队通过多组学分析发现USP13在HCC中异常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研究采用22例临床样本验证USP13蛋白水平升高,并通过TCGA数据库证实其与患者总生存期(O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的负相关性。为阐明机制,研究人员构建USP13敲低/过表达的HCC细胞系,结合CCK-8、Transwell、肿瘤球形成等实验证实USP13促进增殖、迁移和干细胞特性。关键发现是通过Co-IP和免疫荧光首次鉴定WWP1为USP13新型结合蛋白,并利用泛素突变体证明USP13特异性去除WWP1的K29/K48泛素链,通过蛋白酶体途径稳定WWP1蛋白。
分子机制研究揭示:
动物实验证实皮下移植瘤模型中USP13促进肿瘤生长,而WWP1抑制剂I3C(20/40mg/kg)可逆转该效应。临床样本免疫组化显示YY1/USP13/WWP1表达呈正相关,且三蛋白高表达组肿瘤体积更大(P=0.029)、微血管侵犯更频繁(P=0.026)。
该研究创新性在于:
局限性在于临床样本量较小(n=22/28)且多为早期HCC,未来需扩大队列验证。研究为理解HCC中泛素化-去泛素化动态平衡提供了新视角,USP13抑制剂或与现有Akt/mTOR靶向药联用可能成为潜在治疗策略。
交流讨论
Maxpar Direct一站式免疫分型系统:轻松量化37种免疫细胞亚群组成,单管流程5分钟自动化分析数据输出,完成人PBMC及全血多参数免疫分型"样本到结果"分析。点击领取详细资料
免费获取锐博生物 | riboEXTRACT总RNA提取试剂详细技术资料
技术干货适合收藏|告诉你如何巧用自动化成像轻松计数3D细胞球的细胞数量,用3D模型评估药物剂量响应
高通量多参数的单细胞分析有多厉害?单个细胞同时检测50种蛋白,质谱分析结合流式细胞术,可系统全面分析各类免疫细胞表型功能。欢迎领取Fluidigm CyTOF质谱流式应用文献>>